8 天的云南之旅结束了。我本想细细地写一篇游记的,但开了个头,写下的抱怨性内容太多了,也就打消了念头。
这里分享几个与文字相关的见闻。
(1)东巴文
上图摄于丽江,图中文字是东巴文。
直接摘录一段维基百科吧: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2223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是世界上极少数依旧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2005年,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开始进行东巴文国际标准化工作,系统整理东巴文的书写、语音和语义等。但在同年贵州省第二次乡村旅游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提出“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东巴文正面临灭绝境地。”但保护东巴文的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在丽江古城中,有几家东巴文化书店,店内有售东巴文字典。可惜忘了拍照。
(2)削价
通常我们见到的是“降价”、“打折”的叫法,这次在大理的喜洲,我却无意中发现店家用了“削价”这个词。
削价也有降低价格的意思,尽管是初次见到,但我们应该都能无误地理解它。
只是在一座古城中,在一家现代化的服装店内,我无意中瞥见了它,突然品出了满满的况味。
(3)善男子与善女人
在大理的苍山上有座寺(忘了名字),它的厕所标识如下:
向来知道“善男信女”一词,指的是信佛的男男女女。
这“善男子”、“善女人”的叫法略有不同,所指是否大不同呢?
且不查了,不管何种意思,用它们来指示厕所,实在太怪了。
“不善”的男子和女人就不配进去上厕所么?或者说,上了这寺里的厕所,出来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了?劝人向善,不问何处。
文字怪,因为没见过这种用途。可是品品,它不落俗套,又颇有妙意。
一个趣味对比,丽江古城的某处墙角:
(4)粑粑与饵
“粑粑”这个词,在云南之旅前,我只知道它的一个意思:粪便。
在云南,原来它是一种特色小吃,一种炭火烘烤的饼。
喜洲破酥粑粑,据他们宣传,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百度百科显示,作为食物时,它的读音是”巴巴”,即第一声。
粑字,应该有其古老的起源,只是那种饮食习惯离我(离大多数人)太远了,现代的变异引申意反而“鸠占鹊巢”了。
在昆明老街,我还吃到了一种小吃:粑肉饵丝。据店里宣传册说,他们复原了大理巍山的古法。这我们无从考证,但相比云南特色的米线、各地的面或粉,它的风味确实别具特色。
《说文解字》的解释:“饵,粉饼也”。饵丝和饵块,都是云南常见的小吃,在昆明最多。与喜洲的粑粑相比,饵的形式更多样,已经不再是“粉饼”了。
前面所说的粑肉饵丝,只有饵丝,并没有粑粑,粑似乎在某个时候“转化”成了饵,只在一个古老的食物名字中留下些联系。
PS:豌豆正在写她的游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