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为什么使用缩进来划分代码块,而不像其它语言使用花括号 {} 或者 “end” 之类的语法?
Python 的缩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经常有人会提及它,比如 Python 之父 2020 年 4 月曾在 Twitter 上转发过一篇文章《Python: Myths about Indentation》 讨论这个话题。
因为这篇文章,Guido 还受邀在 Python Bytes 播客上录制了一期节目:179: Guido van Rossum drops in on Python Bytes
可在 Youtube 上观看播客节目的视频版
那么,Python 为什么要用缩进来划分代码块呢?
我收集梳理了几份材料,接下来将带大家一起揭晓 Python 这么做的设计原因:
  1. 缩进语法,更加优雅
  2. 缩进语法,更加清晰
  3. 使用缩进,保持一致性,避免造成误读
  4. 使用缩进,代码更紧凑,便于浏览,没有累赘
  5. 使用缩进,已足够令解释器执行,没必要使用多余的符号
  6. 强制缩进,源自古老的 ABC 语言,Guido 是这门语言的设计者之一
  7. 其思想可能出自 Don Knuth(高德纳,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他在 1974 年提出,在当时是很时髦和前卫的思想
  8. 使用缩进,可以终结大括号放在函数名后面还是再换一行的终极争论(据说此话题能令不同派系的程序员大打出手!)
以上罗列的原因主要来源于 Python 官方文档对缩进的解释官方早期 wiki 的解释
以及 Python 之父的早期访谈:

问:为什么你在设计 Python 语言的时候采用了强制缩进的方式来划分程序域?

答:这种强制缩进,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当年我在 CWI 使用 ABC 语言编程的时候,人家就这么干的。我从 ABC 语言中继承了这个概念。不过 occam 这种很古老的语言也是用了这种方式,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先采用的,也许都是独创。这种思想也可能出自 Don Knuth(高德纳,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他早在 1974 年就提出过这种做法。

总而言之,Python 使用缩进语法,体现了它非常优雅、清晰的设计美学,对开发者、读者以及解释器,都极为友好。
实话说,我本人非常赞许 Python 的缩进,因此才第一眼就迷上了它,如果是使用了花括号之类的语法,那 Python 就顿时黯淡,也就食之无味了!

附注1:《Python 的缩进是不是反人类的设计?》

我在中文的技术圈里发了文章后,收到了大量的反对意见,这非常出乎意料,因此又写了下面这篇文章作进一步解释。
前些天,我写了《Python为什么使用缩进来划分代码块?》,文中详细梳理了 Python 采用缩进语法的 8 大原因。我极其喜欢这种简洁优雅的风格,所以对它赞美有加。
然而文章发出去后,非常意外,竟收到了大量的反对意见!!(以往文章的互动不多,此次创下了记录)
我就不截图了,先摘录几则最刺眼的评论:

最大的缺陷就是这个缩进机制

去掉花括号是最愚蠢的设计

绝对是过度设计了,缺陷很大

最大的缺点就是缩进,太反人类了

……

对于这一类的评论,我认为他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颠倒是非黑白。Python 的缩进语法如此简洁好用,怎么就“过度设计/愚蠢/缺陷/反人类”了?
常言道众口难调,有人爱甜粽子有人爱咸粽子,但是对于咸甜味道,大家是有所共识的,不至于感官紊乱,大放厥词。
还有比较多的评论,认为缩进容易造成混乱:

代码多了,自己看着累,别人更难懂

眼花了,还是括号好些

还是{}或end更清晰

没有花括号老觉得没有安全感

缩进层次看不清楚

没有大括号不便于阅读

层次一多看起来很乱,不知哪层是哪层,要缩多少。到底退出循环没有。

看着明明缩进是对的,但运行时总是报错

用python写上十万行试试,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混乱看不下去

……

现在主流的 IDE 工具都很强大,应该善于使用其基本功能,例如:设置显示空格字符、设置 tab 自动转化为空格、设置 tab 键为 4 个空格……同一层级的缩进还会有浅浅的竖线,在视觉上辅助阅读。
至于说层次过多、代码很长的情况,这本身就是一种代码坏味道!当出现过长的函数或者类时,优秀的程序员 第一时间该考虑的就是重构。推荐一本书《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里面有正道的价值观和详尽的方法论。
还有说点击右括号,可以看到匹配的左括号,会清晰。有这东西确实不错,但没有,我并不诉求。本身紧凑简洁的代码,缩进阅读会很快。
除了以上两大类的评论,我还收到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评论:
  • 有人说“取消花括号会大大降低运行速度”、“这个特性鲁棒性太低了”。——这纯粹是臆想,让他们给出论证和例子,无果。别以为在哪里看到有人说 Python 慢,就想当然把锅扣到缩进的头上。
  • 有人说“多人协同编辑时,有人用tab,有人用空格”。——我说开发团队应该统一规范,然后用 autopep8 之类的辅助工具。他说规范要不停花精力维护,要花成本。拜托!这年头还有人不重视代码规范,直接开除“猿籍”。
  • 有人说“缩进没办法自动格式化代码”。——这在复制移动代码,或者要改变代码层级时,有此诉求。我一直用比较笨的方法调节(tab、shift+tab、加减空格),确实是比较笨,但是会比较有把握。刚在 PyCharm 里研究了一下,我发现它是支持自动格式化的,只是有个小小的问题要注意!
关于缩进的自动格式化,这里有两个例子,给大家演示一下:
上述例子,删除掉那行 if 条件语句,然后直接”ctrl+alt+l“作全局格式化,格式会出错。我们希望两句 print 向左缩进 4 格,但是 return 那句也会向左缩进。
在删除 if 那行后,如果我们只选中两行 print,作局部”ctrl+alt+l“格式化,那只有这两行会缩进,就没问题。
再看第二个例子,我们复制了一段新代码,但是它的缩进不对:
这时候,若直接“ctrl+alt+l”全局格式化,或者选中那三行再格式化,结果都不对!原因是第二个 if 的缩进格数小于 4 个,所以 PyCharm 认为它属于一级缩进(即不该有空格),所以自动格式化时就把它左移了。
如果选中它们,先按 tab 键右移(即新代码变成缩进大于 4 格,小于 8 格):
此时再作格式化的话,它们的缩进就跟第一层的 if 一致了(两层 if 是兄弟关系)。
同理,如果你想把新代码缩进到第一层 if 的内部(变为父子关系),那只需选中上图三行代码再 tab 键右移 4 格,之后格式化就可以了!
建议大家在编辑器里实操一下。等空了我会录制一期小视频(B 站搜“Python猫”),敬请留意。
除了上面的评论/观点之外,我们在微信交流群里也讨论了这个话题。@樱雨楼(https://github.com/yingyulou) 小姐姐的观点对我挺有启发。
群聊截图已记录在此,其中她提到了编程语言在设计上的“比较抽象和哲学”的两点:
  • 缩进使得代码失去了形式语言里所谓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从而使得空格+数量的组合变得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 block 作为一个“语法组分”,需要一个定界符,而空格一般不作为语法组分,所以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三言两语没法转述清楚,但她谈论缩进话题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上次的文章发出后,也有不少小伙伴表示很喜欢 Python 的缩进。我本以为会听到很多这类的声音,没想到却是负面的评论更多。(也许更多认同的声音没有表现出来)
本文对几类典型的评论作出了回应,再次表达了我在这个话题上的关注和理解(以及情绪的抒发),希望也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思考和收获吧。

附注2:CSDN 专访 Guido

2022 年 9 月,CSDN 的《程序员》杂志专访 Guido,又谈到了缩进话题。谈话内容节选:
邹欣:大家刚接触 Python 这门语言时都会好奇的就是强制的代码缩进。如果重来一次,你是否会放弃缩进这个强制要求?
Guido:代码缩进(Indentation)其实并不是我发明的,当时的同事给了我启发。在 Python 中要求进行代码缩进的原因是 30 年前的代码编辑器都不能很好地对代码进行缩进排版,所以我就想鼓励程序员自己来对代码进行正确的排版,从而确保程序员从视觉上对代码的理解与编译器对代码的解析是一致的。这其实非常重要,几年前苹果公司就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代码安全漏洞事故,就是由于代码中一个语句与程序员实际设想的 if-else 语法逻辑没有匹配而引起的,如图 1 。其实,严格要求代码缩进确实有点夸张,改用花括号,也不是不可以。
图1:Apple的SSL/TLS错误

附注3:Python 缩进语法的起源:上世纪 60-70 年代的大胆创意

2022 年 11 月,Guido 在 CWI 时的导师写了一篇《The Origins of Python》,其中谈到了缩进语法的起源问题,因此,我继续挖掘了 Python 缩进语法的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