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夏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念新鲜的荔枝。近几年来,物流和电商发达。在荔枝上市的时节,即便身在苏州,我也能很容易就吃上来自广东和海南的各个品种的荔枝,然而,却总有一些不满足。
荔枝是非常娇贵的水果,只生长在南方少数的区域,果实不能长久保存。古时候交通落后,那时的荔枝对多数人而言是奢侈品,甚至成为了诗人笔下劳民伤财的典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你能认出这些品种的区别么?
如今时代,虽然凭借着便捷的物流网络,它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食客们触手可及的盘中餐,但是,我始终耿耿于怀,因为我知道,它的味道不对。
为了保鲜,商家们会给荔枝覆上冰块,然而,这几乎抹掉了荔枝天然的馨馨果香。因为气味不对,所以味道也不对。
我难以确切地描绘那是一种什么气味,但是,随便在超市买一瓶荔枝味的饮料,都比买到的荔枝闻起来更像荔枝。那不是普通的水果香,而是特有的荔枝香。
对于香味的记忆,我有一种很奇妙的认知。去年端午节前不久的一天,我在下班回到小区外时,突然闻到了一股久违了十年的香味,一下子就认出了那是粽子刚刚煮好出锅时的香味!
我家乡(广东茂名)那边用来包裹咸粽子的叶子是簕古叶,周身细长,叶边和叶脊上长满了锯齿样的尖刺。我所熟悉的那股粽子香大概跟这种植物有关(一直这样以为,但实际可能是用了某种香料),而且粽香跟荔枝香一样,在离开诞生地后就会快速消散,二次加热也难再催生。
所以,当在苏州突然闻到那阵浓浓的粽子香时,我很是意外和恍惚。
△ 布满刺的簕古叶
粽子香激发了我的食欲,让我渴望吃到家乡的那种粽子。于是,十多年在外地过端午节的我,第一次在电话里让妈妈寄粽子。吃着带有熟悉的香味的粽子,尽管那味清淡,我却觉得满足。
△ 刚拆出快递的家乡粽子
气味让人记忆深刻,然而它只有短暂的保质期,不能像清风明月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特和稀缺产生了意义,有时候仿佛没有了这捉摸不得的气,就损害了那形质完整的物。仿佛没了香味,粽子就不再是粽子,荔枝也不再是荔枝。
我觉得荔枝的味道不对,还有一个原因是发现它的成熟度不够。熟透了的水果难以保存和运输,因此市面上很多水果都是半生摘后催熟的,比如芒果、菠萝蜜、香蕉和桃子。
五六成熟的荔枝不影响商家们倾销市场,八九成熟的荔枝也有着不错的口感,然而,我最想念的是那些熟透了红透了甜胀了的荔枝。前两者易得,后一者难求。
成熟度能严重地影响水果的味道,有些人可能吃不出来区别,或者更喜欢那样的风味,然而我却很挑剔,就像吃牛排只吃十成熟,吃水果也挑食。
不在水果的种植地,就很难吃到最香最熟的水果。童年的一些生活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而且一直影响着我的饮食习惯。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园子里种了两棵芒果树,经常大丰收,硕果满枝。兄弟几人最大的乐趣就是去摇晃果树,然后瓜分掉落下来的新鲜美味。果熟蒂落,异常可口。
在家门口不远的山上,我们家种有二三十棵荔枝树。有一年收成不错,我带着表哥表嫂们到了那片果林,大有一种孙悟空进入了蟠桃园的肆意。
晴天中午的阳光把荔枝晒得格外地红,新摘下时还带着暖热,浓郁果香混着被折枝叶的树香,入口难忘,汁水爆留在手,甜味终日不散。
当到了荔枝季末尾的时候,小孩们会组队去别人的果园里捡漏,攀爬寻觅。有些特立独行的荔枝长在枝叶丛掩盖的暗处,熟得很彻底,红得很彻底,幸运的话还胖得很彻底,每当遇到,就好似中了大奖。
有了这样的经历,当提到“荔枝”这个词的时候,它在我脑子里的形象就跟大多数人完全不相同了,也就像同样提到“猫”这个词,养猫人和没养过猫的人,所联想出的内涵肯定不同。
气味和熟度成了我评判荔枝好坏时不可或缺的标准。童年的食物和记忆对一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在很多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它们,就品出了莫名的况味来。
△ 发芽的荔枝种子
关于荔枝,我还有一个非常难忘的记忆片段。那时候我年龄很小,对于自然事物的演变还知之甚少,对于自然之美似乎刚开了朦胧的智。
有一天清晨跟着妈妈在菜园里,我无意中掀起了一片树枝架子,突然就被一个东西强烈地吸引住了:一棵光滑的枣红色荔枝种子浅浅地侧埋在沙土里,须白的嫩根探钻入地,一株树苗长长直直,顶上撑开了几片粉嘟嘟的叶子,那和谐的色彩组合以及直立的平衡对称,一下子就把我全部的注意力定格了。
△ 新生的荔枝苗
当年幼小的我被同样幼小的荔枝苗打开了见识的新天地,对于什么是美的观念也开始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记得那荔枝的品种是黑叶,种子总是很饱满,只要条件允许,就总能生根发芽。但是,由于种子大,它也极容易遭致虫害,加之果肉若不是很熟就会带有微酸,所以,这些年来它应该快被淘汰了吧。如今,外地朋友们能吃到的荔枝,大部分皆是果核很小的人工培育品种。
除了以上的几个记忆片段,仔细搜罗组织的话,我还能想起很多的事情,例如给荔枝树除草施肥、用叶子卷出口笛、抓捕荔枝椿象、观赏荔枝花……这些事情偶尔还会在我梦中激活重演。
关于粽子和荔枝的话题,我在几年前就有了写作的念头,自从前年写了《蝉!蝉!蝉!》之后,这个念头就更是难以冲散。去想那些体验,去写这些小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时常会想写作的动机,想以此来激发自己做事的动力。
今年里吃了不少荔枝,虽然对味道仍有些不满足,我的口腹之欲却是满足了。每次吃荔枝的时候,它就在强化我的写作灵感,而豌豆就在一旁“煽风点火”。所以,我想,在今年的荔枝季节过去之前,该给荔枝一个交代了,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注:除了粽子图,其它图片来源于网络。